
图为花园乡南溪古寨航拍。通讯员 东宣 摄
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,东至县秉持“一村一策”原则,依托各村地形、地貌和独有资源,充分挖掘绿色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,不断探索和美乡村各美其美的发展路径,避免了“千村一面”,展现了乡村魅力,不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提档升级。
念响“山字经”
村庄变景区
荒山变果园,果园成景区。
走进青山乡中村村,青山绿水间,一座经果园映入眼帘。几年前,该村立足省级森林村庄生态资源优势,利用一片200余亩撂荒山场,以“村集体+公司+农户”模式,打造了一个集桃、李、八月瓜、葡萄等于一体的林果采摘观光园,并建起了休闲采摘步道、旅游观光亭、停车场、旅游公厕等基础设施,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。该果园赏花期长达2个多月,6月到11月都是水果采摘体验期,附近前来休闲赏花、采摘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,预计今年全村“水果+综合旅游”收入可超120万元。
“春季赏花、四季摘果,采摘观光园既是特色产业示范项目,也是我村和美乡村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。”中村村党支部书记李贵宝说。
促进产业发展和乡村蝶变齐头并进,是该县和美乡村建设的显著特点。走进龙泉镇古楼村,1187亩省级高标准油茶示范基地如绿色地毯般铺展开来。近年来,该镇立足镇域资源优势,把茶产业作为特色产业重点培育,不断建设优质茶业基地,延长产业链。同时,充分挖掘茶文化内涵,着力实施油茶种植、加工、仓储、研学、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,以茶促旅、以旅带茶,推进茶旅融合,让美丽乡村焕发生机。
做活“水文章”
打造“水景线”
一帧一画,充满诗意;一池一塘,彰显和美。该县以“水经济”涵养和美乡村,尽显“江南水乡”妩媚之美。
大渡口镇新丰圩村水塘遍布,水面广阔。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,近几年该村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,围绕“水美乡村”主题,全方位进行河道整治、环境绿化,建设旅游厕所,打造古河公园、南闸河休闲步道、村民文化广场、休闲亭等景点,让广大村民收获更多获得感、幸福感。
新丰圩村有7条古河道贯穿全境,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33公顷,盛产鳜鱼、小龙虾、青虾、泥鳅等特种水产。该村通过“党建+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着力建设大渡口镇鳜鱼产业基地,大幅度增加村集体经济和养殖户收益,推动产业繁荣和乡村振兴。
在香隅镇白岭村,产村融合同样让人眼前一亮。该村曾经是贫困村,如今依托村旁的白茆水库,通过争取香隅镇农旅融合示范园项目,该村打造了浮岛森林山庄,不仅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一道亮丽的“水景线”,也为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增添了强劲引擎。
在白茆水库下游,该村建设了石斑鱼“鱼菜共生”养殖基地,项目一期建成陆基养殖池56个;日前,涵盖漂流、露营、儿童乐园等项目的龙门秘境营地也投入运营,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“双丰收”。
亮出“文化牌”
塑造“内在美”
和美乡村建设,既要塑“形”,更要塑“魂”。大美乡村不仅美在环境、富在产业,更要美在文化内涵上。
木塔乡是革命老区,诸多历史遗存深藏于村庄之内,红色文化资源丰富。该乡把美丽乡村建设与“红旅小镇”创建深度融合,深挖各村红色文化、历史文化以及生态文化内涵,打造了红色大田、富丰、畲狮,古色木塔口、横山、郑村,绿色祝山、梓桐、中园等特色美丽乡村,全境景区和全域旅游蔚然成形。
“ 我乡以‘红色文化’为主旋律,以50余个特色文化景点、4个文化展馆以及200多个文化微景观为支撑,全面提升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品位。”木塔乡乡长段家正说。
东至的群山之中,散布着诸多古村落,古建筑特色鲜明。走进花园乡老屋菜坑中心村,一股浓浓的古寨韵味扑面而来。2024年3月,该村启动省级和美乡村建设,以“ 茶香老屋 古村菜坑”为主题,在保留原有古村落风貌及建筑风格的基础上,融合现代造景元素,打造乡风美、乡韵浓的和美乡村,村内古井、迎客桂、砚笔架、旗杆石等独具特色的景观重放光芒,丰富了村庄的文化内涵。
东至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该县精心统筹,把尧舜、陶公、菊、长江、家风、非遗等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各地和美乡村建设中,逐步实现乡村文明“外在美”与“内在美”兼具,一幅山水秀丽、人文荟萃的大美画卷在尧乡徐徐铺展。